首页
特别报道
新闻资讯
名家资库
名家访谈
视频新闻
世界之窗
文化广角
天下收藏
在线杂志
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
主页
>
名家访谈
>
张桐胜:用摄影留住记忆 用艺术传播文化
2024-08-26 14:30
来源:中国名家新闻网
语音阅读
张桐胜,1953年12月生于河北胜芳。1972年12月参加工作。中国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解放军摄影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协理事,中俄友协文化合作委员会副主任,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宣传部高级记者,美国内申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新社发 王保胜 摄)
记者:
作为一名著名的摄影家,你是如何定义摄影艺术的?
张桐胜:
摄影艺术是一门较为年轻的艺术门类,它是紧紧伴随着每个时代高新科技发展而发展着。摄影艺术是一种对现实高度概括;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影像工作方式;是一种高贵的雅文化。摄影艺术是摄影艺术家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理解、感悟和追求的一种表现。摄影艺术作品不仅有记录、有展示、更有表达,正如说话是一种表达、写作是一种表达一样。所以我认为,一张摄影作品真正的意义在于它内在的精神和力量。画面是有限的,但表达出来的东西是无限的。它是永恒的,无论任何时候.它都会给观众以感染、以鼓励、以启迪。摄影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风光”、“静物”、“人像”,也可以“纪实”、“民俗”、“观念”,表达方式没有高下之分。
摄影技术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光圈、焦距、曝光、色温、反差、感光度、白平衡之类的技术性知识,也不仅仅是学习构图、造型、色彩、光影等等美学知识,还有学习中外优秀摄影师的作品,看摄影师的画册和论著等等。此外,还要学习一些诸如哲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艺术史之类似乎与摄影无甚直接关系的学问。
记者:
作为一个军旅摄影家,你是中国最早拍摄航天摄影的摄影家之一,曾荣获中国航天摄影飞天奖、首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摄影贡献奖,可以说对中国航天摄影的发展具有开拓之功,您曾说航天摄影是航天工程的“第八系统”,您认为“第八系统”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
张桐胜:
作为军旅摄影家,搞中国航天摄影是我的本职工作。在摄影中通过运用一些艺术手段赋予冰冷冰的航天科技设备以一种感情,一种精神,去展现中国航天摄影独特的艺术魅力。航天工程有7大系统,任何一个都离不开摄影,可以说,摄影已经成为航天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航天摄影展所产生的影响就是“第八系统”的作用,这也是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和科技硬实力一样,它是航天事业所不可缺少的。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摄影家,没有这些摄影作品,我们的事业就会暗淡许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文化放在重要地位,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等工作要求。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记者:
为了纪念汶川地震,您曾经举办过的“汶川记忆”摄影展至今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大众媒体十分发达,相关报道都很充分的情况下,摄影艺术为什么还能取得这样的效果?
张桐胜:
摄影不是一按快门就完成了,它不是简单的影像纪录,而是一门艺术。比如汶川地震,媒体对最新的灾情、抢险的进展等动态性报道及时向全世界通报是很有必要的,但作为一个摄影家来讲,我们应更多的从文化的角度去考虑,我的镜头需要记录哪些更有保留价值的东西,更对人们今后有用的东西。这些镜头随着时间的迁移,慢慢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历史过去了,人们再看不到创伤和当年的景色,但是我们能够从照片中反映出这个民族的发展,这个民族的精神,整个历史的发展过程。这是更加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些影像要让人们对地震有所思考,告诉未来的人们如何去珍视生活,如果去了解我们所居住的环境,研究我们所居住的环境,更好的与环境和谐共生、共同发展,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提倡科学发展观,就是说必须要严格遵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违背这种规律。这些影像都会给我们提供很多依据,提供很多研究的信息。我相信对于未来,我们要更好地了解自然,把握自然,利用自然规律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者:
您作为军旅摄影家,怎样看待在大灾当中体现出的人间大爱?
张桐胜:
在汶川地震期间,走到任何地方都能感受到爱心,人与人之间发自内心的爱,没有功利的,不想得到任何报酬、利益,都是真心的帮助别人,是无限的爱。作为军人就更不用说了,军队的职责就是爱护人民,有危险就要冲上去,这是我们神圣的使命。国家有困难,国家有危难,部队肯定要走在前面。人民的军队首先要热爱人民,这是最基本的。这一点来说,在抗震救灾期间看到部队所表现的大无畏的精神,顽强拼搏、忘我、敢于牺牲的精神都在地震当中体现出来。我认为这是我们整个民族共性的东西。
记者:
有人称您为“摄影外交家”,您如何看待自己所做的文化交流的工作?
张桐胜:
我认为,我们艺术家有责任、有义务向世界展示我们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示当代艺术工作者的情怀。“文化外交”是外交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摄影本来是一个“舶来品”。但我们把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融入其中。予以再现,它就成了中国式的语言和文化,可以承载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我们应该把它推向全世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再现辉煌,并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自豪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战略需要。纵观中华民族的历史,正是一部追求和谐与和平的历史。从历史中走来的新中国,继承了传统中国的和谐文化基因,以包容开放、兼收并蓄的胸襟,以“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心态,持续推动着世界的和平发展。在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中,弘扬中华民族“和为贵”、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等优秀传统,向世界介绍中国和平发展道路、和谐世界的理念,争取更多朋友的支持,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对于我们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记者:
你认为中国摄影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状况?
张桐胜:
中国摄影发展非常快,热爱摄影的人非常多。如今,中国的相机消费已经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中国是人口大国,对摄影发展起着非常好的推动作用。尤其进入数字化时代,技术上的便捷给我们带来方方面面的好处。总之,从普及的角度来讲,中国是个摄影大国。在专业领域,中国摄影几十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现在有一支职业化、高水平、与世界接轨的专业摄影队伍。应该说,中国专业摄影已经达到了世界水平,能够承担任何摄影任务。唯一的问题也是当务之急,是如何把资本市场引向摄影,推动摄影文化产业的发展。书法、美术在这方面已经做得不错了。摄影要向这一领域推进。
当前我们国家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大繁荣大发展的标志就是代表时代的精品力作。我们现在不缺作品,缺的是精品;不缺摄影家,缺的是大师。
记者:
作为一名艺术家,在党的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要求,把繁荣发展文化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你觉得在文化建设发展中,艺术家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从事摄影职业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张桐胜:
我们每一个艺术家应增强对历史的担当和对文化的自觉,勇于为社会担当,勇于自觉地传承我们优秀的文化成果。在这个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如何把我们的文化推向世界.把我们的精品力作推向世界。每个艺术家都任重道远。文化繁荣归根结底靠什么?要靠人、要靠作品。所以.现在是需要经典之作的时代,是呼唤大师的时代。
摄影就是我的全部生活,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摄影要记录我们所要记录的,所要传承的内容,再加入我们个人感情,通过镜头来展现出来,生活离不开摄影,世界离不开展示,需要通过影像来记录什么,展示什么,表达什么。摄影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了更加精彩了。
责任编辑:赵建华、张彦
分享到:
最近更新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典藏大家艺术精品
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雅典卫城
欧洲著名的艺术中心意大利佛罗伦萨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高度评价《中国文化人物》杂志
星宏道:翰墨传薪,续写中日书法交流佳话
2023年蒙古国国庆那达慕在乌兰巴托举行
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社长王保胜到访蒙古国乌兰巴托
王保胜向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前主席米耶贡布·恩赫包
【全程直播回放】“民族的歌声 时代的旋律”——孙
推荐艺术家
热门推荐
朱炳仁孙子朱也天700分上北大:努力实现个人价值,报效国家
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近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孙子朱也天高考的相关话...
丝路青年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讲座在京举行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马将平)7月25日下午,丝路青年论坛、丝路国际智库交流中心在京举办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奋发进取闪...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高度评价《中国文化人物》杂志
中国文化人物(记者 马将平)7月23日,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在日本东京亲切会见了到访的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
名家访谈